第1303章 意气风发_权力巅峰:从基层公务员开始
宝书网 > 权力巅峰:从基层公务员开始 > 第1303章 意气风发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303章 意气风发

  1月28日,缅甸传过来三个重要消息。

  第一,民盟在大选中赢得半数以上的议会席位,将继续执政。但缅军方发言人表示,如果选举委员会未能达到军方的调查要求,军方将“采取行动”,不排除发动政变的可能性。

  第二、彭德仁乱中取粟,趁着军方和文人政府无暇顾忌地方争斗之机,步步蚕食腊戌,离夺取最后的胜利仅剩一步之遥!

  第三、耗子和克伦同盟军两面夹击,正式向妙瓦底发起攻击,势必要拿下这个人间炼狱。

  缅甸的形势按照王鸿涛的谋划,有条不紊的进行着,丝毫没有脱离轨道。

  早上上班后,秘书邓清文脸色有些憔悴,昨晚加班到了凌晨两点,整理文件,梳理书记的工作。

  而且作为秘书他知道书记在发愁,毕竟那个文清欠数字任谁看了都会心里一颤。

  但是,当他进办公室送文件时候,竟然看到一个意气风发、活力十足的书记!心里感慨道:书记永远是书记,非常人能比!那么大的压力竟然轻飘飘的化解了,真乃我辈中人之楷模也,还得好好学习!

  “清文,分别通知刘佗副书记,省纪委、公安厅长来我办公室,再收集一下各个清欠工作组的进展情况。”

  “好的,书记,我马上处理。”

  邓清文刚要出去,听见领导:“清文,你在办公厅有几年了吧?”

  “书记,7年了,以前在县里工作,调回来后给了个副处长,2017年担任综合三处处长。”

  “哦,7年不短了,有机会下去任职吧!”

  “啊?”邓清文非常诧异,他以为书记只是随口问问,赶忙:“书记,我才刚服务您,工作刚上手。您事务繁忙,身边离不了人。”

  王鸿涛笑道:“地球离了谁都能转,我是有机会,不是让你现在就走,安心工作吧!”

  王鸿涛想的是,既然来了黔,大权在握,就得有所作为,人事上总得发点声音。邓清文担任秘书,哪怕只是一周,也会打上王鸿涛的烙印。

  三十多岁的正处级干部,能力有,推他一把很顺手。

  王鸿涛越来越发现,手里可用的人太少了,想要成就一番事业,总得有一大群志同道合的人在身后推着你前校基础不牢,地动山摇,最起码各省都要影自己人”吧!你要非这是山头主义,也得过去,无论谁走到这一步都会这么想、这么做,上下五千年,古今中外,概莫能外。

  既然给了权,就不能过期作废,这种机会不会常有,也就是领导太重视清欠工作了。

  黔省正在经历动荡,不拿下几个省部级是不可能的,如何利用这大好机会安排一些人,安排谁,都要认真思考。

  省委秘书长已经走了,暂时指定了副秘书长饶世飞,最好能重用一下,对他也算有知遇之恩。但直接接任省委常委、省委秘书长有些冒失,王鸿涛不愿在人事调整上打破常规、受人诟病。

  如果省里再有了空缺,调谁来?脑海中里面浮现出两个名字,卫卫、林子帆!还有刘佗,看看去哪合适。斌,留在省里作用不大,该去上级单位了。

  想过来、想过去,就这几个人,最多还能想起秦、滇两个地方的一些领导干部,王鸿涛意识到人手的重要性,必须要把一部分精力用在大力发掘人才、培养人才、使用人才了。

  正想的出神,刘佗敲门进来了,笑道:“书记召唤,有何指示?”

  “刘佗,到了省会有几了吧?怎么没动静?一点进展都没有?”

  刘佗苦笑道:“书记,有些着急了!我才刚来,材料都没整理好!”

  “时不我待呀!我总不能一直在黔省待着,你要是手里有线索,无论涉及到谁都放手调查,不要有丝毫的顾虑!”

  “书记,我明白。昨晚陈书记打来电话,让我完全听您的指示,全力配合清欠工作,知道黔省事了,估计我的陪伴书记左右,您不走,我也走不了。”

  王鸿涛笑道:“这是好事,有你这个纪委副书记坐镇,办事能方便不少,德明书记这个安排挺好。你告诉我,省会涉及到了谁?”

  刘佗不假思索道:“市长,几个副市长,还有一些市直机关的头头脑脑,目前掌握的线索有二十来人。”

  “市委书记庞于凯有没有问题?”

  “大问题没有,不过有些事情要负领导责任。”

  王鸿涛直接安排:“不要纠结那些繁文缛节,别有线索了,哪怕是怀疑他们有问题都可以办,独山举债几百亿,闭着眼睛都能想到那是省、市的手笔,独山最多是个代言人,你办案多年,这点经验总有吧?要我,斌这方面就比你做得好,敢下手。你怕啥?如果抓错了人,不用你出面,我亲自上面给他赔礼道歉、恢复名誉,完全可以提拔重用!”

  真是急了!刘佗只能:“书记,按您的指示办!出了问题您可得给我兜着!”

  “哪怕你把贵Y的捅破,我也给你兜着!”

  “好,那我就不打扰书记了,大闹宫去!”

  不一会,公安厅长来刘宇鹏,王鸿涛有些诧异,自己通知的顺序是纪委、公安,难道邓清文搞错了?

  既然来了,王鸿涛开始安排工作:“宇鹏省长,专案组下去了没有?一个厅级干部无故逝世,网上已经有了风言风语,众口铄金、积毁销骨,要尽快还原真相,给家属、民众一个交代!我的意见是你亲自去趟安顺,现场督办,亮明省委、省政府的态度,不查明真相,誓不罢休!”

  “好的,书记,专案组已经下去了,我待会就出去,前往安顺。”

  “好,再带些人下去,办案需要人手,人多力量大,能加快破案速度,也能壮壮声势,给犯罪分子形成强大的震慑!”

  直到半个时后,省纪委书记王家立才“姗姗来迟”,不过刚进来就给了大大的惊喜,让王鸿涛的一丝不悦抛诸脑后。

  “书记,好消息,廉政账户里从昨开始资金疯狂涌入,其中还是实名汇入,刚才同志们汇总了一下,来迟了!”

  王鸿涛笑道:“先,进来多少钱?”现在,满脑子都是钱,恨不得把自家钱拿出来替黔省还债。

  “435亿元!”

  “还行,认识到错误的同志不少!”

  虽然可喜可贺,但解决不了大问题呀,如果“唰”的一下进来3.5万亿,王鸿涛保证明就离开黔省。

  看来到领导笑意一闪而过,王家立添了把火,道:“书记,有项工作要向您请示。最近,清欠工作是全省当前头等大事,纪委理应参与进来,我谋划了一下,打算将9个市州的所有县区动员起来,全部进行异地办案,协助中央清欠督导组的‘重点项目核查’工作,切实发挥好纪委的工作职责,助力打赢这场清欠攻坚战。”

  就喜欢这样主动干活的,王鸿涛露出笑脸,道:“家立同志工作很有思路,我看行!10年来,政府投资的项目何止千、万?没有充足的人手会严重影响工作进度,纪委干部协助清欠督导组,也算专业对口,你马上落实。”

  “好的,书记,我和几个副书记、常委亲自带队下去,有什么工作,您电话吩咐。”

  王鸿涛笑道:“那就辛苦你们了,有重大进展随时给我汇报!”

  可能是昨参加全国清欠视频会的领导们口口相传,王鸿涛的16问,我们的钱去哪了?在政府部门广为流传,成为大家思考和热议的话题。

  随着时间的推移,“16”问逐渐在社会上开始流传,慢慢的演变成了网络上热议的话题,成为全国人民探讨的热点。

  网民感慨,大概只有鸿涛书记才敢如此自揭其短、直言不讳,而且“16问”有深度、有广度,把一些存在的问题剖析的淋漓尽致、入木三分,也只有鸿涛书记能“真话”!

  在遵Y市,财政局长袁珍宝敲开了工作组组长张宇的房门。

  工作人员正在汇报工作,见状,暂时退出了房间。

  袁珍宝八面玲珑,非常懂得察言观色,交际手段很有一套,笑道:“张组长日理万机,辛苦了,我特意来看看,如果哪里招待不周,我们马上改进。”

  伸手不打笑脸人,张宇道:“袁局长,我们是来工作的,的不好听些,是来找茬的,哪敢提什么要求?不过,后勤保障工作确实做的到位,安保工作尤为突出,门口站岗放哨的不少呀!”

  袁珍宝没有丝毫的尴尬,笑道:“张组长笑了,一定是误会,谁吃了熊心豹子胆,敢窥视工作组的行踪?等我回去后马上给王书记汇报,定要严查!”

  “袁局长多虑了,无关痛痒,幸亏有部队的同志。如果再有类似的情况,可能会出大问题!”

  新书推荐,旧书未删减,有兴趣的书友加q群:

  看完文章后,劳烦您的手点下催更,有耐心的为爱发三次电!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aoshuwang.cc。宝书网手机版:https://m.baoshuwang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