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4章 朱棣:朕要远征倭国_长生: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
宝书网 > 长生: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> 第74章 朱棣:朕要远征倭国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74章 朱棣:朕要远征倭国

  第74章朱棣:朕要远征倭国

  “虽说此次倭寇登陆劫掠,最终还是失败了,但是我们的损失也不小。”

  “这件事,不能就这么算了。”

  杨轩开口说道。

  郑和俘虏了不少敌人,也追回了不少货物钱财,但同样,也有不少在战斗中,沉入了海中。

  “还请侯爷明示!”郑和道。

  “我打算请示陛下,远征倭国。”

  “对俘虏的审讯已经有了结果,他们的主力是倭国的浪人武士。”

  “大部分都是这半年来才离开的倭国。”

  “可以肯定,这件事背后,有倭国高层的身影。”

  杨轩说出了自己的想法。

  “侯爷,远征倭国是我是同意的。”

  “但是我水师将士在海上漂泊了两年多,急需休整。”

  “而且火药,炮弹等作战物资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。”

  “战力大大降低。”郑和也告诉了杨轩自己的难题。

  “我明白。”

  “远征倭国不是立马就能做出决定的。”

  “前期的准备也需要时间。”

  “不着急,咱们慢慢来。”

  杨轩道。

  “侯爷考虑周到,郑和就不再多说什么了。”

  “只要陛下圣旨一到,郑和立马率领水师远征倭国。”

  闻言,杨轩轻轻点头。

  随后两人又商议了一下郑和带回来的外国使臣和货物怎么处理。

  福/建市舶司这里肯定是不能用了,还是得去刘家港。

  送走郑和,杨轩就在房间里就诸事写了一份详细的折子,命锦衣卫给朱棣送回去。

  …

  几天后,朱棣收到了杨轩最先发出了密信。

  毫无意外,朱棣是愤怒的。

  他命人传来太子朱高炽,太子少师姚广孝,内阁学士杨士奇,户部尚书夏原吉。

  不久,众人到来。

  看到朱棣阴沉着脸,众人也感受到了气氛不对劲。

  “父皇,发生何事了?”太子朱高炽开口打破寂静。

  “杨轩来信,福/建市舶司倭寇大规模登陆劫掠,损失惨重。”

  朱棣将杨轩的密信递给众人传阅。

  看完后,众人的脸色也不好看。

  上万倭寇,这还是大明立国以来的头一次。

  他们只为劫掠,并不与明军纠缠。

  抢到东西,直接就跑了。

  所以持续的时间也不长。

  若不是恰巧遇到郑和率领船队回来,这次大明丢人可就丢大了。

  不过就算如此,朱棣还是咽不下这口气。

  “朕要出兵远征倭国,你们谁同意,谁反对?”

  “陛下,劳师远征,乃是下策,我们不妨先派使臣问责。”

  “若倭国无悔改之意,再出兵也是可以的。”夏原吉开口道。

  秋收结束,国库有了钱,但大明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。

  夏原吉不想耗费钱财去干吃力不讨好的事。

  接着,朱高炽,姚广孝,杨士奇也都是支持夏原吉。

  见此,朱棣气的大骂了众人一顿。

  但是众人却表示,咱们大明是天朝上国,直接对藩属国出兵于名声不好。

  先礼后兵,才符合大义。

  气的朱棣直接将他们赶了出去。

  次日,杨轩的折子来了。

  上面的内容很是详细,详细讲述了经过,以及战后总结的得失。

  还有杨轩答应对商人的补偿,和这背后的用意。

  以及最后远征倭国的提议。

  此次损失巨大,不得从别的地方找补回来啊!

  目的只有两个:报仇,钱。

  杨轩的想法可以说是极为符合朱棣的心思。

  他再次找来朱高炽等人,对此事进行商议。

  “现在可以肯定,这件事就是倭国高层幕后主使的。”

  “我大明断了和他们的贸易,现在他们是在试探我大明的底线呢!”

  “如果不表明大明的态度,那么接下来,沿海倭寇之患将会频发。”

  “海外贸易将会收到巨大影响,关税也会降低。”

  朱棣轻易就猜到了此次倭寇登陆劫掠的用意。

  他向众人说明了后果。

  “陛下,臣主战!”

  “倭国挑衅大明,此举绝不能忍。”

  一听到会影响海贸,夏原吉当即就忍不了了。

  市舶司是大明的一大重要税收来源,少了这部分财政收入,很多已经安排好的事情就不得不停下。

  再加上上面还有一个花钱大手大脚的老板,他这个户部尚书以后的日子还怎么过?

  打,必须打!

  谁来也没用!

  见此,朱棣心里笑了笑。

  然后将远征倭国的两个目的说了说。

  通过和倭国的贸易,朱棣他们也都已经猜到,倭国可能有不少银矿。

  倭国出产的白银,皆是足银,可见他们并不缺钱。

  夏原吉仔细听着,心里也在默默计算。

  他的要求也不高,只要能将市舶司的损失和出征的花费赚回来,那就值了。

  众人见到夏原吉前后态度转变之快,心里暗骂了一声老财迷。

  不过他们对于远征倭国之事也没那么抗拒了。

  市舶司作为朝廷的重要财源,不容有失。

  不管是为了安抚人心,还是震慑人心,这一仗都有必要打。

  于是,朱棣下旨,召杨轩郑和回京进行商议。

  同时派人去接手福/建市舶司的事。

  至于查江浙市舶司贪污之事,已经不重要了。

  可以想象,市舶司的官员肯定会庆幸倭寇这个时候搞了一个大的。

  成功转移了朝廷的注意力。

  同时还会有些遗憾,若是来他们那里也劫掠一番的话,那些坏账,烂账也都能平了。

  说不定还能趁机再大捞一笔。

  可惜啊可惜!

  十余天后,杨轩和郑和回到了京城。

  朱棣召开朝会,就远征倭国一事进行了商议。

  大明的理由充足,绝大部分的官员都支持。

  尤其是六部官员,夏原吉只告诉他们,这一仗不打的话,以后各部门的经费就得缩减。

  事关众人利益,那就没什么好说的。

  打!

  朝堂上下,意见统一。

  对于军用物资的调配,各部门也是极为配合。

  仅仅一个月,军用物资就已调拨到位。

  而水师也早已在刘家港休整完毕,并做好了补充。

  现在时间已是十二月。

  相比往年,更加忙碌。

  可以猜测,今年可能不会放假了。

  就算放,也没有几天。

  百官都在埋怨倭国,没事儿捣什么乱啊!

  连年都过不好。

  十二月二日,朱棣任命杨轩为征倭大将军,郑和为副将军,率三万水师,远征倭国。

  ……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aoshuwang.cc。宝书网手机版:https://m.baoshuwang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